Skip to content
  • There are no suggestions because the search field is empty.

Tricor行政总裁杨斌官:疫情后企业生存关键词 分散供应链、外包核心业务、数字化创新

文/福布斯中国

企业服务供应商香港卓佳集团(Tricor)近日发布了题为《COVID-19 商业信心与弹性调查》的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COVID-19从公共卫生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并彻底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企业和员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香港的商业信心正处于十多年来的最低点,Tricor预计这一趋势将体现在各种规模和各个行业的企业中。

随着COVID-19从公共卫生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并彻底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企业和员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介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OVID-19期间亚太地的区企业所受的影响及其应对方式,他们与YouGov合作,对亚太地区1,050家公司的商业领袖和财务主管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抽样访问了涵盖12个主要行业的初创企业、私营企业、中小型企业、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该调查评估了COVID-19如何影响业务信心、业务连续性计划(BCP)、运营决策以及业务重组和扩展策略。

Tricor的报告显示,亚太地区28%的企业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提供更多保障,以使其业务多元化并减轻供应链风险 。而Tricor此前就研究发现,尽管全球供应链一直保持高质量及高稳定性,并降低各方面成本,但对大多数公司而言,这种方法在地理和供应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风险。此次的COVID-19疫情也正揭示了这一切,它证明了依赖单一市场,特别是与仅在中国大陆、美国和受影响的欧洲国家/地区的供应商,进行运营或采购的风险。

“但是,目前我们看不到美国公司离开中国的趋势。随着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新补贴开始发挥作用,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公司考虑将其企业迁移。但是,中美商会的数据表明,这一考虑尚未转化为行动。” Tricor集团行政总裁杨斌官日前对福布斯中国指出,特别是在不断变化的关税和生产力下降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一直在寻找使自己的供应链多样化的方法。

杨斌官透露,在过去的两年中,他们收到了许多有关向越南扩展业务的咨询,Tricor还帮助许多国际公司在越南设厂。不过,他认为,中国拥有更先进的制造能力,因此,高科技领域的公司不太可能离开中国,因为他们无法在其他地方找到这些能力。

此外杨斌官还表示,尽管疫情当前,给很多企业的业务都带来了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危机之中也藏有独特的转机。“COVID-19为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加强和填补业务缺口的独特机会,并在逆境中促进成长和创新。”他们的很多企业客户也通过这次危机,更多的意识到供应链多元化、核心业务的重新部署以及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

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长远影响?

杨斌官对福布斯中国指出,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包括销售业绩显着下降、无法恢复生产以及无法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拜访。然而,也有十分重要的三个好处,即提高了企业远程工作的能力;获得了进行在线营销和业务发展的能力;最后是所有员工都对电子化转型和信息技术的价值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

杨斌官说,他们发现,在COVID-19爆发期间,企业已经重新考虑并优先考虑电子化转型。全球市场情报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于3月在中国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了10个行业的32位CXO有关电子和数字化转型在对抗疫情中的作用、病毒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和大流行之后的新型电字化转型的措施。

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其对各个行业的传导效应也在持续深入。对此,杨斌官认为,COVID-19大流行正在动摇全球资本市场、威胁企业运营和挑战管理团队,也成为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和可能的全球衰退的动因之一,企业的现金流和流动性需求已变得至关重要。“现金储备水平低或现金流量不稳定的企业尤其脆弱。但是,即使看起来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也可能无法避免未来的冲击。财务团队需要每天密切监视运营支出和现金流量的状况,并识别影响运营的现金流量风险和营运资金缺口,以应对未来3-6个月不可预测的负面事件。” 杨斌官说。

根据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估计,如果危机不缓解,中国有百分之八十五(85%)的中小企业将在三个月内用尽现金,三分之二将在两个月内用尽现金。现金流量缺口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大流行如何进展;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以及需求和供应链恢复正常所需时间。

疫情对全球各个行业的洗牌会是多大程度?

杨斌官指出,新型冠病毒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航空、酒店和娱乐等行业在这场危机中首当其冲。但是,某些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例如医疗保健、高科技和一些专业服务。同时,一些公司也正在快速调整其服务和产品以适应当今新常态的需求。

具体来看,由于疫情的爆发,人们更加意识到个人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医疗保健及相关服务和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同时,随着工作场所和学校的关闭,某些新科技服务因此而兴起,例如远程工作和娱乐服务。 全球大部分企业已经实施了远程工作,企业为维持业务运营,对云端应用程序和在线通信平台的需求也因此增加。 例如,在过去三个月中,由于病毒爆发 ,视频会议应用程序Zoom的每日活跃用户已从1,000万增加到超过2亿,并且被学校、公司甚至公共组织广泛使用。其中,电子商务尤其获得增长,因为随着COVID-19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线上购物。

杨斌官预计,随着企业克服学习曲线并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将会有更多长期性的创新项目。“跨供应链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宏观创新项目将使这次危机对我们的心理和经济造成的影响正常化。现在对更多样化、具协调性和可追踪的跨地区供应链需求越来越大。” 杨斌官指出,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公司必须借助于新兴的数字技术,例如5G、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和区块链,以便在不断发展的供应链网络中可靠地将多个购买者与多个供应商联系起来。

如何重新改善供应链?

当前也有很多分析机构以及产业界人士就全球供应链的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未来是否会面临产业链外迁的情况?

对此,杨斌官认为,随着COVID-19的继续传播和新病例的不断出现,现在预测疫情对商业和经济的影响还为时过早。在此期间,企业一直在调整运营模式并启动连续性计划,但这场流行病对经济的全面影响尚不明确。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营商环境将持续充满挑战,尤其是当世界各国生产力锐减,影响全球的供应和需求急剧停滞。全球的资本市场遭受沉重打击。把控未来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全球所有行业的当务之急。

他指出,此次疫情的爆发进一步证明了依赖单一市场的供应链体系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很大风险。他强调,随着全球采购境况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密切监察并改善供应链。

并且,Tricor也已经留意到有些国家的目标是改革本地供应链。在日本,一个国家投资小组表示将考虑各种方法以促进国内制造业产量的增长,并保护经济免受冠状病毒爆发影响。由于许多行业(例如汽车制造商)都严重地依赖中国的零件生产,因此供应链中断将对其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日本政府将增加预算至156亿港元,以资助日本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回日本或其他国家。同时,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Larry Kudlow)提到,许多美国公司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例如苹果公司。因此,他主张美国政府支付费用以帮助这些公司搬回美国。

Tricor的《COVID-19商业信心与弹性分析报告》则显示,亚太地区28%的企业正在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提供更多保障,以使其业务多元化并减轻供应链风险。

不过,杨斌官表示,目前尚未看到美国公司离开中国的趋势。但随着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新补贴开始发挥作用,他预计会有更多公司考虑将其企业迁移。但是,他认为,高科技领域的公司不太可能离开中国,因为中国拥有更先进的制造能力,高科技公司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找到这些能力。

“正如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早前指出,中国是工匠,是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理想交汇点。” 杨斌官称,而数据也支持着库克的看法,例如,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中国的工程师毕业人数是美国的六倍。

对于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杨斌官指出,对于类似大湾区的地区更可取。在大湾区,服务业占60%的业务,这代表该地区能夠提供丰富的人才库,便捷的物流和先进的技术平台。这些都吸引了高科技制造和金融服务公司进入该地区。

杨斌官同时也表示,食品加工,服装和鞋类制造业公司可能会离开中国,前往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充分利用未发展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但从从长远来看,中国将以其无可替代的优势,继续成为跨国投资的青睐之地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杨斌官说,尽管目前有政府出台政策吸引公司回迁至本国,但在市场经济中,公司有权决策自己的决定,在决定是留下还是离开之前,公司会先权衡成本和收益,而不是绕着政府的指挥工作。中国正在逐步攀登全球产业链。有些企业将低附加值的产业迁离中国,但又在中国增加了高科技投资项目。

分散供应链和外包关键职能 后疫情时代企业的两种重组形式

Tricor的分析报告指出,COVID-19 正在彻底调整经营决策,并指出,分散供应链和外包关键职能或是疫情后的两种重组形式。

杨斌官说,不稳定的供应链将对公司的现金流构成重大威胁。因此,建议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计划包括全面的运营系统检查和端到端供应链审核。这样可以发现相关的风险。而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供应链多样化是一大关键。

同时,杨斌官指出,他们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公司正在寻求将非核心服务离岸和外包以降低成本,例如,人力资源、会计、税务、财务和合规性方面都可以观察到。

“如果在当前的COVID-19疫情中有什么要学的,那就是有效的外包和离岸战略是公司分散资产和运营的关键手段。” 杨斌官表示,这可以保护公司的利润免受意外事件的影响,例如健康危机和自然灾害。此外,除了利用全球市场的新兴趋势,拥有国际业务的公司还可以灵活地应对一个市场或地区的破坏,并将业务成功转移到另一个市场或地区。